在現在的社會上 是奧迪的前景大還是寶馬的前景大呢?
外觀是個人偏好,你自己看咯
但是奧迪在外觀設計上有個大問題,不同型號的外觀都極其接近,topgear說只要調整下大小,Q5就變Q7了,A4就變A8了。寶馬至少造型設計上,各款車各有其特點,但同時又具有寶馬的家族特色,一眼就看得出是寶馬的,不會混淆,奧迪的家族設計就杯具了,都長一個樣。
另外,奧迪的新款車造型也缺乏創意,比如下代A6,和這代的,除了車燈,幾乎都是一樣的,找兩張側面圖,蓋住頭尾燈部分,幾乎沒有區別
質量奧迪和寶馬都沒的好,國外的質量報告里都不怎么樣,寶馬相對靠譜點,只能這么說。
至于前景,寶馬顯然好的多,不僅全球銷量寶馬是豪華車第一,中國銷量寶馬現在也趕上來了,緊隨奧迪身后。
如果你仔細看看銷量分布,出了歐洲,寶馬在美國澳洲等地都是很暢銷的,而奧迪出了歐洲就只有中國了。。。當然要感謝人民政府,采購那么多A6,全世界也就中國放著自主品牌不用,采購外國車做公務車的,要知道自主品牌已經是年銷量600多萬了,照樣不用,呵呵
還有就是高端車銷量,寶馬7系一直都是主流的全尺寸豪華車,而A8呢?一直就是個非主流。7系年銷量一直是5萬左右的,高的時候能7萬8萬,A8呢,1萬多,LS460年銷量也是5-7萬的,在豪華車最高端的地方,奧迪是不入流的。奧迪主要銷量,除了中國人買A6,還有就是歐洲市場的A3。
而且A6和A3的銷量主力,都是前驅版的,奔馳寶馬捷豹這些傳統豪華車,共同特征就是后驅,也就奧迪,賣的好的,都是前驅車。。。。。A3就是高爾夫豪華版了。。。。寶馬下代1系也要前驅了,可以擴大空間減少成本,那時候A3日子就沒那么好過了,呵呵
至于奧迪的四驅技術,就更不說了,其核心是托森差速器,是豐田一個子公司給奧迪供貨的。。。。
奧迪獲得德國房車賽(DTM)冠軍,發動機是本田的。。。。。
反正我個人的觀點,就是奧迪只是依附于大眾的一個品牌而已,豪華,但并非奔馳寶馬的級別,老美有豪華車分級,奧迪屬于低端豪華品牌,雷克薩斯是中端,寶馬也是中端,奔馳是高端。奧迪沒有后驅平臺,沒有特別先進的技術,一切都是靠大眾在供給,要提到寶馬的高度,難。這只是一個比沃爾沃 謳歌 薩博 高檔的牌子而已
不僅是靠大眾供給,更要命的是大眾也缺乏足夠的豪華車技術來給奧迪,后驅平臺都沒,四驅核心組件是豐田的子公司買的。。。說到底就是個功利化的品牌,和寶馬沒法比
保時捷GT1 GT2,GT3是按什么命名的?
我的理解,GT1 GT2,GT3是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的不同賽車組別的名稱,具體的GT1〉 GT2〉GT3。
雜志 Autocar 將目前對 GT1 已知的細節集合起來完成了這個計算機繪圖,可以大概推測這輛用來對抗 Bugatti Veyron 的 Porsche 在 2009 年上市時會是什么模樣。已知的細節并沒有太大的變動,這輛車有 950 匹馬力,將會是 Porsche 未來參加 Le Mans 賽車的道路版本,并且使用了 Carrera GT 的碳纖維車架但有重新設計車頭和車尾。GT1 的極速落在 254 mph (約合時速 406 公里),比 Veyron 多出 2 mph。
據說 Autocar 的這張計算機繪圖是參考流出的工程繪圖而來,因此這張計算機繪圖不僅僅只是畫家的想象。該雜志也宣稱 Porsche 已經開始測試這顆 950 匹馬力的引擎,但不清楚 GT1 的心臟是 Carrera GT V10 引擎的渦輪版,還是 Cayenne S V8 引擎加上雙渦輪。不論使用哪一顆引擎,GT1 都誓言要將王位從 Bugatti Veyron 手中搶回來。摘自http://blog.sina.com.cn/u/4a1f8af301000423
T2是從911Tutbo改裝而來,去掉了全時四驅系統和ESP。作為一部“職業”的跑車,GT2擁有他獨特的魅力,且性能卓越,象所有的保時捷 GT跑車一樣,是駕駛者的車,去掉電子系統的車。駕駛樂趣是他設計的唯一標準。無論在公路上還是在賽道上,他都毫無保留的釋放他的駕駛樂趣,一點也不吝惜。
GT2車重1440公斤,比911Turbo輕了100公斤。這全得益于它減掉了全時四驅系統和拆除了后座等設備。但在它充滿力量的尾翼下卻是經過加強的3.6升水平對置六缸發動機。該發動機采用了二次空氣噴射技術,加上兩臺大的渦輪增壓器,可以發出高達340kW的功率,比 911Turbo高出近35kW。同時產生20Nm的最大扭矩。所有這些把GT2變成了速度的機器。只要你輕踩油門,巨大的加速度會把人緊緊的固定在壓模座椅上,在4.1秒內加速到100公里/小時,在12.9秒種后速度達到200公里/小時,而它的最高時速可以到315公里小時。在沒有牽引力控制系統的車上,你可以很容易的聽到輪胎和地面摩擦聲,看到急加速產生的白煙,但這些會使輪胎的壽命大大的縮短的。
整車的懸掛系統簡直是無可挑剔,是從保時捷的GT3-R上原封不動的移植過來的,經過保時捷的完美調校,始終使GT2與地面保持著巨大的抓地力。精確的轉向系統時刻使車子保持著正確的行使方向。配備了巨大的235/40 ZR18(前)和315/30 ZRl8(后)P—Zero胎,搭配8.5J×18英寸(前)和12J×18英寸(后)的鋁圈。強勁的動力和出色的懸掛如果沒有一套優秀的剎車系統配合是不合乎情理的。所以保時捷分別為GT2的前輪和后輪裝備了6只和4只制動鉗,配合復合陶瓷的制動盤(同金屬制動盤相比,它重量更輕,壽命更長,還具有極佳的抗熱衰減和抗腐蝕能力)。
外型方面,GT2和911Turbo有些區別的,前保險杠有兩個碩大的進氣口,為前制動盤提供冷卻空氣。最顯著的變化是它的尾翼,已不是那種隨速度變化自動升降的擾流板了,取而帶之的是一塊巨大的固定尾翼,采用碳纖維制成,重量只有6.2磅。在其兩端向下向前延伸,非常有攻擊性。給人力量的沖擊。在粗大的支柱上有冷卻空氣進口,為發動機提供大量的空氣。
GT2是一款限量生產的公路車,符合公路行使法規,在斯圖嘉特的Zuffenhausen工廠內的911生產線上組裝。由于是限量生產,這就注定了它高昂的價格,加上它難以馴服的個性,只有那些真正的硬車迷才可以駕御它。
摘自http://www.jidian24.com/ppzq/porsche/2006-10-14/1_6.htm
新款 911 GT3 主要設計用于道路駕駛。盡管如此,研發這款轎車的工程師也負責我們的賽車設計。雖然它最初起源于賽道駕駛,但是完全能夠很好地滿足日常的各種駕駛需求。其賽車淵源的最切實的好處之一是駕駛員與車之間的密切聯系。這種人車合一的感覺是如此全面,讓你覺得自己就是這款轎車的一部分。路面資料詳細而直接,而駕駛員的每個輸入指令都通過汽車以同樣的清晰和精確得到執行。
摘自http://imp.porsche.com/china/zh/models/911/911-gt3/indetail/concept/
下表對你也許有幫助。
2006年勒芒24小時耐力賽最終參賽者名單:
LMP1組
車號 組別 車隊 國籍 賽車 引擎
2 LMP1 Zytek Engineering GBR ytek 3997A
5 LMP1 Swiss Spirit CHE Courage Judd 4997A
6 LMP1 Lister Storm Racing GBR Lister Storm 5993A
7 LMP1 Audi Sport Team Joest DEU Audi 5499T
8 LMP1 Audi Sport Team Joest DEU Audi 5499T
9 LMP1 Creation Autosportif Ltd GBR Creation Judd 4997A
12 LMP1 Courage Competition FRA Courage Mugen 4484A
14 LMP1 Racing For Holland NLD Dome Mugen 4000A
13 LMP1 Courage Competition FRA Courage Mugen 4488A
16 LMP1 Pescarolo Sport FRA Pescarolo Judd 4997A
17 LMP1 Pescarolo Sport FRA Pescarolo Judd 4997A
19 LMP1 Chamberlain - Synergy Motorsport GBR Lola Aer 3595T
LMP2組
車號 組別 車隊 國籍 賽車 引擎
20 LM P2 Bruneau Pierre FRA Pilbeam Judd 3397A
22 LM P2 Rollcentre Racing GBR Radical Judd 3395A
24 LM P2 Binnie Motorsports USA Lola Zytek 3397A
25 LM P2 RML GBR Lola Aer 1995T
27 LM P2 Miracle Motorsports USA Courage AER 1995T
30 LM P2 Welter Gerard FRA WR Peugeot 1999T
32 LM P2 Barazi Epsilon FRA Courage AER 1995T
33 LM P2 Intersport Racing USA Lola AER 1995T
35 LM P2 G-Force Racing BEL Courage Judd 3397A
36 LM P2 Paul Belmondo Racing FRA Courage Ford 3398A
37 LM P2 Paul Belmondo Racing FRA Courage Ford 3398A
39 LM P2 Chamberlain - Synergy Motorsport GBR Lola AER 1995T
LMGT1組
車號 組別 車隊 國籍 賽車 引擎
50 LM GT1 Larbre Competition Team FRA Ferrari 550 Maranello 5853A
53 LM GT1 JLOC Isao Noritake JPN Lamborghini Murcielago 5990A
58 LM GT1 Aston Martin Racing GBR Aston Martin DBR9 5993A
59 LM GT1 Aston Martin Racing GBR Aston Martin DBR9 5993A
61 LM GT1 Russian Age Racing RUS Ferrari 550 Maranello 5983A
62 LM GT1 Russian Age Racing RUS Aston Martin DBR9 5993A
63 LM GT1 Corvette Racing USA Corvette C6-R 6993A
64 LM GT1 Corvette Racing USA Corvette C6-R 6993A
66 LM GT1 Acemco Motorsports USA Saleen S7R 6999A
67 LM GT1 Convers Menx Team RUS Ferrari 550 Maranello 5983A
69 LM GT1 BMS Scuderia Italia ITA Aston Martin DBR9 5993A
72 LM GT1 Luc Alphand Aventures FRA Corvette C5-R 6997A
LMGT2組
車號 組別 車隊 國籍 賽車 引擎
73 LM GT2 Gordon Racing Team BEL Porsche 911 GT3 RSR 3795A
76 LM GT2 IMSA Performance Matmut FRA Porsche 911 GT3 RSR 3795A
77 LM GT2 Multimatic Motorsports - Team Panoz CND Panoz Esperante 4998A
80 LM GT2 Flying Lizard Motorsports USA Porsche 911 GT3 RSR 3598A
81 LM GT2 Team LNT GBR Panoz Esperante 4998A
84 LM GT2 Seikel Motorsport DEU Porsche 911 GT3 RS 3598A
85 LM GT2 Spyker Squadron B.V. NLD Spyker C8 Spyder 3782A
86 LM GT2 Spyker Squadron B.V. NLD Spyker C8 Spyder 3782A
87 LM GT2 Scuderia Ecosse GBR Ferrari 430 GT 3998A
89 LM GT2 Sebah Automotive Ltd GBR Porsche 911 GT3 RSR 3598A
90 LM GT2 White Lightning Racing USA Porsche 911 GT3 RSR 3598A
91 LM GT2 T2M Motorsport JPN Porsche 911 GT3 RS 3598A
93 LM GT2 Team Taisan Advan JPN Porsche 911 GT3 RS 3598A
98 LM GT2 Noel Del Bello FRA Porsche 911 GT3 RSR 3598A
預備參賽
車號 組別 車隊 國籍 賽車 引擎
10 LMP1 Creation Autosportif Ltd GBR Creation Judd 4997A
23 LM P2 Rollcentre Racing GBR Radical Judd 3395A
82 LM GT2 Team LNT GBR Panoz Esperante 4998A
94 LM GT2 Flying Lizard Motorsports USA Porsche 911 GT3 RS 3598A
31 LM P2 Rachel Welter FRA WR Peugeot 1999T
40 LM P2 Kruse Motorsport GBR Courage Judd 3395A
96 LM GT2 Farnbacher Racing DEU Porsche 911 GT3 RS 3795A
還有一些http://homepage.ntu.edu.tw/~b92702101/Detail/PORSCHE-3.htm
大量保時捷資料http://hi.baidu.com/tfsi%5Fquarttro
F1開賽在即。遙望金字塔尖,賽車的大門其實一直敞開
本周末,世界賽車的最高殿堂——F1世界錦標賽將在巴林拉開新賽季的大幕。對中國車迷而言,新賽季除了可以繼續關注中國車手周冠宇的表現之外,還能在時隔整整五年后,再次在家門口觀賞到F1中國大獎賽。想必2024賽季注定會為我們留下精彩回憶。
遙望世界之巔
“升級打怪”的晉升之路
?
作為世界最高級別、商業運作最成功的場地賽車賽事,F1是所有車迷和車手心目中的世界之巔。每一位賽車愛好者估計都幻想過成為F1車手。不過,作為賽車世界皇冠上最耀眼的寶石,F1有著常人無法跨越的超高門檻。地球上80億人中,每年只有20人能成為F1新賽季車手陣容中的一員。
?
F1正因為其似遙不可及,也為有天賦和實力的車手留出了一路“升級打怪”,通往巔峰的晉升道路。隨著中國國力日益強勢,中國賽車不斷發展,我國目前已經有了第一位F1正式車手周冠宇,還有程叢夫、馬青驊等無限接近F1賽場的戰將。一位位優秀的中國車手,用他們難以想象的努力試圖叩開世界頂級汽車賽事的大門。對于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來說,在世界最高水準的汽車運動殿堂立足也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無數中國賽車運動的參與者也深受鼓舞,不斷向上攀登,渴望著有朝一日也能征服賽車世界的高峰。
那么,有著“世界三大賽事”之稱的F1,為什么直到周冠宇的出現,才彌補了其70余年歷史中國正式車手的空白?對此,我也可以從周冠宇之前的中國賽車氛圍,來窺探究竟。
相比于歐美、日本等賽車發達國家,我國賽車文化起步較晚,直到1985年,賽車運動才以港京國際汽車拉力賽的形式首次進入中國。然而彼時汽車對于絕大多數中國家庭而言仍是奢侈品,賽車運動作為一項新興產物進入中國,并沒有在社會層面造成廣泛的影響,港京拉力賽后來也曾因多方面原因而停辦多年。直到90年代,伴隨著國內汽車工業的發展,賽車逐步在這片東方的土地上生根發芽。然而彼時場地資源的匱乏以及民眾對于這項運動的認知尚屬落后,大量國內企業還并沒有意識到賽車背后所蘊藏的巨大的贊助潛力。直到2000年國際賽事的陸續引進,伴隨著國內家庭新型教育理念的興起,以及國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的提升。賽車在中國才慢慢找尋到了屬于自己的發展道路。因此我們說周冠宇是幸運的,他趕上了中國賽車發展最好的時候。
F1歷經長久的發展,目前已形成了階梯式的晉升渠道。對于夢想進入F1的車手而言,最傳統的“升級”道路是從卡丁車起步,隨后進入單座方程式賽場,一路挑戰更高級別的賽車,從初級方程式F4、過渡到F3、再從F2最終脫穎而出邁入F1。在此期間,車手的車技、資源和金錢都缺一不可。周冠宇同樣遵循著這條晉升發展路線。當然,歷史上也曾有類似Kimi這類天賦異稟的代表直接從低級別賽事直接晉升F1的案例。
卡丁車不僅是廣大單座方程式車手晉升之路的第一站,同樣許多優秀的房車賽車手也曾沿著這條軌跡向上攀登,最終前往房車、運動車等賽場大展身手。卡丁車就猶如樹干的樹根,慢慢向上生長,最終形成了眾多分支通往各個賽事。當然放眼國際車壇,也不乏特例的存在。WTCR世界冠軍Yann Ehrlacher就直接跳過了卡丁車階段,在大眾尚酷R杯開啟了自己的賽車生涯,并最終在房車賽場磨煉后登上了原型車和世界房車錦標賽的舞臺。
作為國內最高規格的場地汽車賽事,CTCC中國汽車場地職業聯賽的平臺同樣云集了眾多從卡丁車賽場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冠軍車手們。大家耳熟能詳的葉弘歷、朱戴維、曹宏煒、謝欣哲等眾多職業車手的履歷中都有著或長或短的卡丁車及方程式的參賽履歷。
賽車的大門始終打開
更開放的房車賽之路
?
“做自己喜歡的事,不留一絲遺憾”。**《飛馳人生2》中的這句臺詞,以及主人公對賽車的熱愛和堅持,讓不少人心潮暗涌。然而方程式晉升制度的嚴苛難以想象。即使你有幸天賦異稟,隨著賽事層級的提升,也不過是另一輪“打怪”的開始,更為重要的是,其背后強大的資金支持也是普通人難以企及的。這也正是周冠宇這樣“國寶級”車手的難能可貴之處。相比之下,房車賽事的賽道則顯得更為廣闊。
?
隨著科技的發展及中國賽車產業不斷壯大,職業賽車的大門始終為有志者開放。如今,賽車模擬器等渠道也成為了職業生涯起步的原點,隨后通過入門級房車踏入賽車的世界,從改裝量產車駕駛到TCR賽車,從地區性賽事一路晉升到國家級比賽。諸如鄭晚成、林城華等TCR China車手,就是從普通的賽車愛好者轉型成長為了國家級比賽的車手。
?
在初來乍到的階段,車手們同樣可以選擇加入專業的賽車俱樂部輔助自己快速成長。在俱樂部日漸成為行業主流的當下,GYT Racing、326 Racing Team等俱樂部上至CTCC、下接地區及民間賽事,都可以為懷揣著賽車夢想的新人們提供階梯式賽事服務和車手培訓。
隨著汽車文化、賽車運動的概念日漸普及,許多汽車廠商同樣推出了各自的車手培訓計劃。2月26日,在北京中汽聯賽車場,東風風神正式攜手力盛體育,成立東風風神賽車學院,在用戶和賽車夢想之間,搭建起橋梁,讓更多人能夠深入接觸賽車運動,實現飛馳夢想。
?
2022年吉利控股集團汽車運動部啟動了“吉利控股集團汽車運動部發展車手計劃(簡稱:GDDP)”,培養出的車手朱元杰、耿睿等人也都在上賽季的CTCC平臺大放異彩。
?
這些由汽車廠商主導的培訓計劃,為參與者提供專業的訓練和廠商級的支持,為實力車手鋪設了駛向賽場的快車道。
?
優秀的賽事平臺
科學的賽事體系
?
除了隊伍和教練,選擇優秀的競賽平臺也是車手成長的關鍵。CTCC作為中國職業賽車的引領者,已布局階梯式的聯賽體系多年。在上賽季,CTCC就運營著面向入門車手的運動杯-長三角賽車節及面向中高階選手的超級杯-TCR國際汽車中國系列賽兩大IP,令不同層次不同等級的車手都能在聯賽里找到與自身匹配的舞臺。
?
其中,TCR China以三大廠商、超30輛TCR賽車的豪華陣容呈獻了激烈的競爭和高超的對決,像卡丁車之星黃禧正、征戰方程式賽場的肖鯤鵬、張鴻宇等青年才俊都慕名參賽,渴望在房車賽火熱的拼搶中得到啟發和進步。職業房車賽事激烈的纏斗、火爆的氛圍和先進的商業運營為車手們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更令人期待的是,在2024賽季,CTCC將推出更豐富和精準的分組,賽事在維持一貫的高水準的同時,會有更多車手享受技術的進步和賽車的樂趣。
成為車手不再是夢想。我們期待在2024賽季,見證更多優秀車手圓夢賽道,獻上精彩發揮!
*部分來源于網絡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中國大賽車,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房車源頭廠家 江經理 優惠熱線:15391696081